王若虛 王若虛的诗 王若虛的诗全集 王若虛诗集 王若虛的诗集 王若虛的资料 王若虛的诗有哪些 王若虛简介 王若虛的诗集大全 王若虛诗集大全 王若虛的作品
王若虛
朝代 金代诗词数 0 https://www.iapolo.com/shici/shiren_xq3PmevGPM1z.html
王若虛简介
1174~1243 金代文学家。字从之﹐号慵夫﹐入元自称滹南遗老。真定 城(今河北 城)人。早年尽力于学﹐以其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。章宗承安二年(1197)擢经义进士﹐官鄜州录事﹐历管城﹑门山县令﹐皆有善政。入为国史院编修官﹐迁应奉翰林文字﹐又奉使西夏﹐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﹐留为著作佐郎。哀宗正大间在史院主持史事﹐修《宣宗实录》﹔书成﹐迁平凉府判官﹔不久召为左司谏﹐后转延州刺史﹐入为直学士。金亡北归﹐隐居乡里以终。他颇有政治才能﹐然而由于多年居于闲散的位置上﹐没有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。为人滑稽多智﹐而能雅重自持﹐谋事详审。
王若虚是金代的重要学者﹐精于经﹑史﹑文学﹐独步一时。元初文学家李冶在《〈滹南遗老集〉序》中指出:"今百余年﹐鸿生硕儒﹐前后踵相接。考其撰着﹐訇磕彪炳﹐今文古文﹐无代无之﹐唯于议论之学﹐殆为阙如"﹐惟"滹南先生学博而要﹐才大而雅﹐识明而远。所谓虽无文王犹兴者也"。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在学术上的独特地位。其经学﹑史学和文学批评方面的成就﹐主要反映在所著《滹南遗老集》中。此书共45卷﹐包括《五经辨惑》2卷﹐《论语辨惑》5卷﹐《孟子辨惑》1卷﹐《史记辨惑》11卷﹐《诸史辨惑》2卷﹐《新唐书辨惑》3卷﹐《君事实辨》2卷﹐《臣事实辨》3卷﹐《议论辨惑》1卷﹐《著述辨惑》1卷﹐《杂辨》1卷﹐《谬误杂辨》1卷﹐《文辨》4卷﹐《诗话》3卷﹐杂文及诗5卷。其学术论著部分﹐辩难驳疑﹐不落窠臼﹐对汉﹑宋儒者解经之附会迂谬以及史书﹑古文句法修辞之疏误纰漏﹐多有批评订正。其《文辨》﹑《诗话》专门论文论诗﹐虽未形成完备的体系﹐却从始到终﹐观点鲜明﹐有不少独到见解。
王若虚的文学理论﹐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的。在金代文坛上﹐某些作家竞靡夸多﹑追奇逐险的倾向比较突出。王若虚以理论家的器识和胆略﹐与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论争。在文学和生活关系的看法上﹐王若虚主张写"真"去"伪"﹐反映客观现实﹐以为"哀乐之真﹐发乎情性"(《诗话》上)﹐"文章唯求真是而已"(《文辨》一)。有鉴于此﹐象罗可的咏雪之作"斜侵潘岳鬓﹐横上马良眉"﹐他就直以"假雪"斥之(《诗话》中)。对于主张"无一字无来处"和以"经史雅言﹐晋宋清淡"作为诗文素材的黄庭坚﹐他也进行了批评﹐指出其"夺胎换骨﹐点铁成金"的作诗方法不过是"剽窃之黠者"(《诗话》下)。其实黄庭坚的"点铁成金"﹐就是用古语来达意表情﹐不完全同于剽窃。这在苏轼诗里已是铺排古典成语。但王若虚只对苏轼的"山川之秀美﹐风俗之朴陋﹐贤人君子之遗迹﹐与凡耳目之所接者﹐杂然有触于中﹐而发于咏叹"(《江行唱和集叙》)以及"有为而作"(《凫绎先生文集叙》)等主张﹐推崇备至。对主张"情发于中﹐文形于外"的白居易的诗作﹐则认为"情致曲尽﹐入人肝脾﹐随物赋形﹐所在充满﹐殆与元气相侔"(《诗话》上)﹐"妙理宜入人肺肝"(《论诗》)。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﹐王若虚同意周昂的主张:"文章以意为之主﹐字语为之役"(《诗话》上)﹐"凡文章巧于外而拙于内者﹐可以惊四筵而不可适独坐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得首肯"(《文辨》四)﹐把思想内容放在突出的地位﹔强调"辞达理顺"(《诗话》下)﹑"浑然天成"(《诗话》中)﹐对于"不求是而求奇"(《诗话》中)﹑"不求当而求新"(《诗话》下)的倾向提出了中肯的批评﹐指出"凡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﹐平易多于奇险﹐始为知本末"(《文辨》四)。但是﹐形式主义的影响在王若虚身上也偶尔有所流露﹐比如他对司马迁的评价就失之偏颇。他曾说过:"司马迁之法最疏﹐开卷令人不乐"(《文辨》一)﹔又说:"迁虽气质近古﹐以绳准律之﹐殆百孔千疮"。(同前)从而暴露了他的理论的不彻底性。
王若虚的诗文创作亦颇为可观。周昂在评论时人之文的时候曾经指出:"正甫之文可敬﹐从之之文可爱﹐之纯之文可畏也。"(刘祁《归潜志》卷十)其文不事雕琢﹐唯求理当﹔其诗以白居易为法﹐崇尚自然﹐能曲尽情致。其创作实践和理论能保持一致。
所著《滹南遗老集》45卷﹐续1卷﹐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旧钞本﹑《丛书集成》本。《滹南诗话》3卷﹐有《历代诗话续编》本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霍松林等校点本。
- 千年调
- 水调歌头
- 临江仙
- 满庭芳
- 水调歌头
- 贺新郎
- 念奴娇
- 瑞龙吟
- 贺新郎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乐语
- 跋杨中斋诗词集
- 柏仙诗
- 别中斋杨左丞
- 谌仙诗
- 春日即事二首
- 春日即事二首
- 东湖拜朔非礼去职诸生以诗留行和其韵以谢之
- 读东坡和陶诗有感
- 读晚唐诗有感
- 对厅致语口号
- 甘露堂
- 感兴
- 古意二首
- 古意二首
- 观海潮
- 和陈荣可感兴韵
- 和韩御史题滕王阁韵
- 和韩御史题滕王阁韵
- 和胡方湖雪韵
- 和九月十日紫极登高韵
- 和康节天意为人二吟
- 和康节天意为人二吟
- 和清江韩伯善
- 和清江韩伯善
- 和清江韩伯善
- 和申屠御史来豫章韵
- 和王槐城城寄诗韵
- 鹤仙诗
- 寄题黄静斋
- 饯行省郎中王君祥
- 饯怡斋胡宪使
- 郊坛奏告礼成口号
- 京庠校文和同考官
- 冷舍偶成示儿
- 龙仙诗
- 梅梢上雪
- 偶成
- 偶成
- 钱长白李左丞
- 钱申屠御史归扬州行台
- 钱张宣慰三首
- 钱张宣慰三首
- 钱张宣慰三首
- 盛暑夜起
- 十月海棠盛开
- 寿崇节致语口号
- 书曹忠勇诗集
- 书永嘉嘉禾驿
- 送按察王佥事除行台察院
- 送按察王佥事除行台察院
- 送按突起魏经历
- 送丁直谅赴西涧山长
- 送丁直谅赴西涧山长
- 送奉使翰林颁降历日回
- 送升甫归九江
- 送升甫归九江
- 送孙纠弹归镇江
- 送余仲谦赴江州教
- 送云游莹上人
- 送允中斋王参政入闽
- 宿安仁县市
- 题陈宗阳梅花全韵诗集
- 题点易娄君复
- 题杜氏匏瓜亭
- 题何氏山阴道院
- 题何氏山阴道院
- 题黄草塘诗集
- 题黄高士雪月集
- 题僧南浦诗卷
- 题韶州李同知百泉漱雪吟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