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史之乱爆发 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爆发发生于755年12月16日
755年12月16日 安史之乱爆发
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(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),身兼范阳、平卢、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、奚、契丹、室韦、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,号称二十万,在范阳起兵。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、洛阳,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。
经过
(一)范阳叛变——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,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,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,在范阳叛变,安禄山一路南下,不足两月,已攻陷洛阳,自立为燕帝,国号燕。
(二)肃宗即位—— 安禄山破潼关,活捉守将哥舒翰,直入长安。玄宗仓惶入蜀,行至马嵬驿,军士哗变,杨贵妃被逼自缢,太子李亨即位灵武,是为肃宗。
(三)禄山被杀—— 不久,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。郭子仪得回纥之助,收复长安和洛阳。
(四)思明叛变—— 史思明降唐,受封为范阳节度使。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,欲将之消灭,究泄,史思明遂反叛。
(五)思明称帝—— 郭子仪、李光弼进击安庆绪,包围邺郡,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,合并其兵,回范阳,称大燕皇帝。
(六)平定乱事——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。李光弼再借回纥兵,大破史朝义。史朝义部下田承嗣、李怀仙降唐,史明义被杀,安史之乱遂告平定。
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
影响
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,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
第一,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。《旧唐书·郭子仪传》记载:“宫室焚烧,十不存一,百曹荒废,曾无尺椽。中间畿内,不满千户,井邑楱荆,豺狼所号。既乏军储,又鲜人力。东至郑、汴,达于徐方,北自覃、怀经于相土,为人烟断绝,千里萧条”,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,一片荒凉。杜甫有诗曰:“寂寞天宝后,园庐但蒿藜,我里百余家,世乱各东西”。这说明经过战乱,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。
第二,安史之乱,使唐王朝自盛而衰,一蹶不振。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,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,各自为政,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。安史乱起,唐王朝分崩离析,已经没有力量镇压这次叛乱,只好求救于回纥以及由少数民族出身的大将。当史思明之子史朝义从邺城败退时,唐遣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追击,仆固与唐王朝有矛盾,为了私结党羽,有意将安史旧部力量保存下来,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地区,使安史旧将田承嗣据魏博(今河北南部,河南北部)、张忠志(后改名李宝臣)据成德(仿河北中部)、李怀仙据幽州(今河北北部),皆领节度使之职。这就是所谓“河北三镇”。三镇逐渐“文武将吏,擅自署置,赋不入于朝迁”,把地方军事、政治、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,“虽称藩臣,实非王臣也”。以后其他地区,如淄青(今山东淄川、益都一带)李正已,宣武(今河南开封、商丘一带)李灵曜,淮西李希烈等皆各自割据,不服朝廷管理。这些方镇或“自补官吏,不输王赋”,或“贡献不入于朝廷”,甚至骄横称王称帝,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,这种现象没有终止。
第三,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。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,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起义,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。安史之乱后,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。潼关和虎牢关之间,几百里内,仅有“编户千余”,邓州的方城县,从天宝时的万余户,骤降至二百户以下。政府却把负担强加在犹在户籍上的农民,所谓“靡室靡农,皆籍其谷,无衣无褐,亦调其庸”。唐宪宗元和年间,江南八道一百四十万户农民,要负担唐朝八十三万军队的全部粮饷,所以“率以两户资一兵,其它水旱所损,征科妄敛,又在常役之外”。在方镇统治下的人民,也遭受着“暴刑暴赋”,如田承嗣在魏博镇“重加税率”,李质在汴州搞得地区“物力为之损屈”,等等。唐政府和各藩镇的横征暴敛,终于激起了农民的不断武装起义,代宗一朝,“群盗蜂轶,连陷县邑”,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发生于宝应元年(公元762年)的浙东袁晁起义,同年的浙西方清起义,以及同期的苏常一带的张度起义,舒州杨昭起义,永泰年间(公元765年)邠州起义等等。这些起义虽说很快就被镇压,但更加削弱了唐朝的力量。
第四,经过安史之乱,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。安禄山乱兵一起,唐王朝将陇右、河西、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,造成边防空虚,西边吐蕃乘机而入,尽得陇右、河西走廊,安西四镇随之全部丧失。此后,吐蕃进一步深入,唐政权连长安城也保不稳了。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,朝不保夕,更加岌岌可危。
评论: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
历史上的今天12月16日
- 2009年 12月16日 中国工人入时代周刊年度人物
- 1999年 12月16日 中美就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的赔偿问题达成协议
- 1998年 12月16日 美向伊拉克发动“沙漠之狐行动”
- 1998年 12月16日 我国成立第一个大规模“政府网”
- 1996年 12月16日 美中关系全委会发表美中战略走向报告
- 1996年 12月16日 《人民日报》首次发表“股评”引发“股票地震”
- 1996年 12月16日 国务院任命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
- 1996年 12月16日 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逝世
- 1995年 12月16日 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水华逝世
- 1993年 12月16日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逝世
- 1992年 12月1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行情与路透社联网
- 1989年 12月16日 美国入侵巴拿马
- 1988年 12月16日 英卫生部次官因“鸡蛋风波”辞职
- 1987年 12月16日 卢泰愚当选南朝鲜总统
- 1986年 12月16日 意一妇女一胎生四个试管婴儿
- 1978年 12月16日 中美公布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
- 1970年 12月16日 《海牙公约》签署
- 1966年 12月16日 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逝世
- 1965年 12月16日 英国作家毛姆逝世
- 1964年 12月16日 哈罗德·威尔逊提出英国的“大西洋核力量”方案
- 1963年 12月16日 罗荣桓元帅逝世
- 1960年 12月16日 两客机在纽约上空相撞
- 1949年 12月16日 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
- 1947年 12月16日 首颗晶体管问世
- 1945年 12月16日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
- 1945年 12月16日 中共派代表赴重庆参加政协会议
- 1945年 12月16日 日本侵华罪魁近卫文磨自杀
- 1944年 12月16日 德军在阿登进行“狮鹫”反攻计划
- 1929年 12月16日 大冶起义
- 1927年 12月16日 桂系与粤系开战
- 1920年 12月16日 宁夏海源大地震
- 1917年 12月16日 俄国与德国等签署停战协议
- 1897年 12月16日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阿尔丰斯·都德去世
- 1890年 12月16日 人类第一次利用血清注射治疗疾病获得成功
- 1864年 12月16日 爱国志士邱逢甲出生
- 1775年 12月16日 英国作家简·奥斯丁诞辰
- 1773年 12月16日 波士顿倾茶事件
- 1770年 12月16日 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诞辰
- 1598年 12月16日 露梁海战爆发
- 1485年 12月16日 英国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出生
- 755年 12月16日 安史之乱爆发
- 705年 12月16日 一代女皇武则天逝世
历史上的今天12月份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3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4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5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6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7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8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9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0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1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2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3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4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5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6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7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8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9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0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1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2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3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4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5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6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7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8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9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30日
- 历史上的今天12月3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