泓 泓的意思 泓什么意思 泓的读音 泓的解释

泓异体字 汪 浤
拼音 hóng 注音 ㄏㄨㄥˊ
部首 氵部外笔画 5画总笔画 8画结构 左右结构
五笔 IXCY仓颉 ENI郑码 VYZS电码 3126
UNICODE 6CD3四角 32130区位码 6792笔顺 丶丶一フ一フフ丶
基本字义
hóng ㄏㄨㄥˊ
1、水深而广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下平十三耕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攝 | 韻部 | 国际音标 | 罗马字 |
泓 | 烏宏 | 影 | 耕合 | 平聲 | 庚 | 合口二等 | 梗 | 耕 | ʔwæŋ | qrueng/oeng |
词性变化
◎泓 hóng
〈名〉
(1)潭。也泛指塘、湖 [pond]
留斩泓下蛟,莫试街中狗。——唐·元稹《说剑》
望泓面有烟云之气,飞走不定。——明·陆容《菽园杂记》
(2)古水名 [the Hong River]。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
◎泓 hóng
〈量〉
清水一道或一片叫—泓。如:一泓清泉;一泓秋水
详细字义
◎泓 hóng
〈形〉
(1)(形声。从水,弘声。本义:水深而广)
(2)同本义 [(of water)deep and vast]
泓澄渊潫。——《文选·左思·吴都赋》
(3)又如:泓泓(水深的样子);泓洄(水深而回旋的样子);泓净(水深且清)
(4)清澈貌 [clear]。如:泓泓(泓然,泓澈。水清澈貌);泓碧(指水色清澈碧绿)
康熙字典
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
泓·康熙筆画:9·部外筆画:5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烏宏切,音宖。《說文》下深貌。一曰水淸貌。《郭璞·江賦》極泓量而海運,狀滔天以淼茫。
又水名。《春秋·僖二十一年》宋公及楚人戰于泓。
又龍泓,水名。《陝西通志》龍泓有二,一在飛龍峽,一在天井山。
又《韻補》叶烏光切,音汪。《易林》羽翮病傷,無以爲疆。宋公德薄,敗于水泓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泓
下深皃。从水弘聲。烏宏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下深貌。下深謂其上似淺陿,其下深廣也。楊子。其中宏深。其外肅括。月令。其器閎。鄭云。閎謂中寛。象土含物。泓之義略同。从水。弘聲。烏宏切。古音在六部。
方言集汇
粤语:wang4
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fen2[梅县腔]fen2[海陆丰腔]fen2[客语拼音字汇]fen2[宝安腔]fen2[客英字典]fen2fen1
潮州话:何翁5(逢)
English
clear, deep pool of water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