磔 磔的意思 磔什么意思 磔的读音 磔的解释

磔异体字 矺 厇
拼音 zhé 注音 ㄓㄜˊ
部首 石部外笔画 10画总笔画 15画结构 左右结构
五笔86版 DQAS五笔98版 DQGS仓颉 MRNQD郑码 GRMF电码 4325
UNICODE 78D4四角 15694区位码 7761笔顺 一ノ丨フ一ノフ丶一フ丨一丨ノ丶
基本字义
zhé ㄓㄜˊ
1、古代分裂牲体以祭神。
2、古代一种酷刑,把肢体分裂:磔刑。
3、汉字笔形之一,即“捺(nà)”。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入二十陌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磔 | 陟格 | 知 | 陌二開 | 入聲 | 陌 | 開口二等 | 庚 | 梗 | trak/teak | ţɐk |
词性变化
◎磔 zhé
〈名〉
汉字书法之一,右下方的捺笔 [right-falling stroke (in Chinese characters)]
刮视字棱,相其波磔,似是八分书耳。——《阅微草堂笔记》
◎磔 zhé
鸟鸣声,同“吱吱”
磔磔云霄间。——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详细字义
◎磔 zhé
〈动〉
(1)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肢体 [dismember]
磔,辜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从桀,石声。刳鸡胸、腹而张之,令其干枯不收。故从桀
磔,张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旁磔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。注:“攘也。”
祭风曰磔。——《尔雅》。李注:“以牲头蹄及皮破之以祭。”
[季春之月]九门磔攘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。孙希旦集解:“磔,磔裂牲体也。”
(2)又如:磔禳(磔攘。分裂牲体祭神以除不祥);磔鸡(旧历正月初一杀鸡挂门外以除不祥)。又指古代的一种酷刑。以车分裂人体
吴子胥不磔 姑苏东门外乎!——《荀子》。注:“车裂也。”
(3)又如:磔裂(车裂人体;分割,割裂)。还指五代时始置的一种凌迟酷刑,俗称“剐刑”
李嗣源遣使部送 潞州叛将 杨立等到阙,并磔于市。——《旧五代史》
(4)又如:磔诛(凌迟处死);磔刑(割肉离骨,断肢体,再割断咽喉)
康熙字典
【午集下】【石部】
磔·康熙筆画:15·部外筆画:10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陟格切,音摘。張也,開也,裂也,剔也。《前漢·
法志》諸死
皆磔於市。景帝中二年,改磔曰棄市,勿復磔。《師古曰》謂張其尸也。
又裂牲亦謂之磔。《禮·月令》季春命國難,九門磔攘,以畢春氣。
又書法,右下爲磔。《崔瑗·永字八法歌》硺騰峻而速進,磔憶昔以遲移。
又《爾雅·釋天》祭風曰磔。《孫炎曰》旣祭,披磔其牲,以散風也。或省作矺。
又叶竹棘切,音陟。《蘇轍·除日詩》念同去鄕里,此節已三失。楚人重歲時,爆竹鳴磔磔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五】【桀部】磔
辜也。从桀石聲。陟格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辜也。辛部曰。辜,辠也。掌戮。殺王之親者辜之。注。辜之言枯也。謂磔之。鄭與也許合也。大宗伯。以疈辜祭四方百物。大鄭從故書作罷辜。云罷辜,披磔牲以祭。爾雅。祭風曰磔。郭云。今俗當大道中磔狗云以止風。按凡言磔者,開也。張也。刳其腹而張之。令其乾枯不收。字或作矺。見史記。从桀。石聲。陟格切。古音在五部。今俗語云磔破者。當作此字。音如作。
方言集汇
粤语:zaak6
English
to dismember, tear apart; downward stroke slanting right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