泚 泚的意思 泚什么意思 泚的读音 泚的解释
基本字义
cǐ ㄘˇ
1、清,鲜明。
2、出汗。
3、用笔蘸墨:泚笔作书。
其他字义
zǐ ㄗˇ
◎泚水,古水名,在长沙
宋本廣韻
廣韻目次:上四紙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此 | 雌氏 | 清 | 支A開 | 上聲 | 紙 | 開口三等 | 支A | 止 | chiex/ciee | tsʰĭe |
廣韻目次:上十一薺
小韻 | 反切 | 聲母 | 韻母 | 聲調 | 平水韻 | 等呼 | 韻部 | 韻攝 | 罗马字 | 国际音标 |
泚 | 千禮 | 清 | 齊開 | 上聲 | 薺 | 開口四等 | 齊 | 蟹 | chex/cej | tsʰiei |
词性变化
◎泚 cǐ
〈动〉
(1)冒汗 [sweat]
其颡有颡。——《孟子》
(2)又如:泚泚(汗出貌);泚颊(汗流脸颊);泚颜(犹汗颜)
(3)用笔蘸墨 [dip in ink]。如:泚笔(以笔沾墨)
详细字义
◎泚 cǐ
〈形〉
(1)(形声。从水,此声。本义:清澈的样子)
(2)同本义 [limpid]。
泚,清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(3)又如:清泚(清澈)
(4)通“玼”。鲜明的样子 [bright]
新台有泚,河水弥弥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新台》
术假金洞光,景逾瑶台泚。——宋·赵汝谈《翠蛟亭和巩栗斋韵》
康熙字典
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
泚·康熙筆画:9·部外筆画:5
《唐韻》千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此禮切,音玼。水淸也。
又鮮明貌。《詩·邶風》新臺有泚。
又汗出貌。《孟子》其顙有泚。
又《廣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此。義同。
又《集韻》蔣氏切,音紫。水名。《山海經》長沙之山,泚水出焉。《水經》泚水,出泚陽東北大胡山。
又《山海經》石者之山,泚水出焉,西流注于河。東始之山,泚水出焉,東北注于海。○按水出泚陽大胡山者,《後漢書·光武紀》作沘水,沘陽。而水經作泚水,泚陽。互見四畫沘字註。
據考證:〔《說文》長沙之山,泚水出焉。〕謹按此二句出山海經不出說文。謹據改山海經。
说文解字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
清也。从水此聲。千礼切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淸也。此本義也。今詩新臺有泚。毛曰。泚,鮮明貌。此假泚爲玼也。从水。此聲。千禮切。十五部。
方言集汇
粤语:ci2
客家话:[客英字典]cih3[台湾四县腔]cih3[梅县腔]ze3[海陆丰腔]cih3
潮州话:徐余2(此)
English
clear; bright and brilliant; swea
- 丿部
- 一部
- 乙部
- 勹部
- 冫部
- 厂部
- 刀部
- 刂部
- 儿部
- 匚部
- 阝部
- 冂部
- 力部
- 冖部
- 人部
- 亻部
- 十部
- 亠部
- 讠部
- 又部
- 艹部
- 彳部
- 辶部
- 寸部
- 大部
- 弓部
- 广部
- 巾部
- 口部
- 马部
- 门部
- 宀部
- 女部
- 犭部
- 山部
- 尸部
- 饣部
- 士部
- 扌部
- 氵部
- 纟部
- 土部
- 囗部
- 夕部
- 忄部
- 子部
- 贝部
- 灬部
- 车部
- 歹部
- 方部
- 戈部
- 火部
- 毛部
- 木部
- 牜部
- 攵部
- 气部
- 欠部
- 日部
- 礻部
- 手部
- 水部
- 瓦部
- 王部
- 心部
- 曰部
- 月部
- 止部
- 白部
- 禾部
- 钅部
- 立部
- 皿部
- 目部
- 疒部
- 鸟部
- 石部
- 罒部
- 田部
- 穴部
- 衤部
- 耒部
- 虫部
- 耳部
- 缶部
- 虍部
- 米部
- 页部
- 羊部
- 舟部
- 衣部
- 竹部
- 羽部
- 身部
- 豕部
- 言部
- 酉部
- 豸部
- 走部
- 足部
- 雨部
- 金部
- 鱼部
- 隹部
- 革部
- 骨部
- 鬼部
- 全部偏旁部首